北京消,津冀才能涨
谢良兵
从首钢炼钢高炉技术员到首钢文化创意园的招商主管,刘陆光这两年的变化恰好是北京经济结构调整的见证。2008年,首钢搬迁倒计时时,这位17岁就在首钢工作的老钢铁工人开始经历人生转变的阵痛。两年后,他进入首钢新产业培训班。
而此时的北京,也正在进入转型的阵痛期。2011年,首钢石景山老厂区彻底告别炉火钢花,这是当年北京市产业转移升级的标志性事件,它彻底拉开了北京调整产业结构的序幕。当年上半年,北京公布的GDP增速为8%,垫底全国。
从培训班毕业后,刘陆光进入了首钢文化创意产业园工作——重型机器厂老厂房被改造成首钢文化创意产业先行先试示范区。首钢的搬迁导致北京市石景山区2011年财政收入少了4亿元,它也因此将产业重心转向了文化创意产业。
北京市公布2012年上半年GDP数据时,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、新闻发言人邢志宏称北京的GDP增速为7.2%,低于去年同期,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迅猛,收入大幅上升。数据显示,文化创意产业已占北京GDP的15%。
刘陆光的人生重新步入正轨,而北京的主动调控也渐渐远离阵痛。近日中国科学院发布《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2》,北京位列GDP质量指数榜首。这意味着主动调整经济结构的首都经济进入了平稳阶段。
只有北京率先突围,首都经济圈框架下的京津冀一体化才能真正得以推进。
北京三产结构已趋合理
邢志宏分析北京市上半年经济数据变化的原因有三:一是北京的第三产业比例已高达75%,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增长迅速;二是重大、重点项目建设加大了推进力度;三是扩大内需,转变经济结构方式,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支持。
在首钢搬迁、限制购房、购车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下主动调控,与去年同期相比,北京的经济增长有所放缓,但较一季度GDP增速7%而言,有所回升。
北京市政府经济顾问、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,尽管只有0.2%的变化,但这是北京主动“减速”、坚决“调转”后,政策进一步落实、见效的结果。他称,北京的主动调控正在促使经济步入新的增长周期。
据北京市统计局资料显示,北京2011年上半年GDP增速放缓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调楼市、控车市、首钢退出。当年上半年的这三大调控,拉下北京1.8%的增速。2012年上半年延续了这一变化。
北京正在逐渐摆脱对“土地财政”模式的依赖。“土地财政”作为全国各地地方政府的重要“敛财”手段,也曾是北京经济收入的来源重头。根据统计数据显示,2011年上半年,北京土地收入同比下降17.8%,房地产业营业税增速下滑36%。
一年之后的数据显示,北京市土地收入完成454亿元,同比下降34.1%。其中,市级土地收入完成164.3亿元,同比下降62.6%。房地产产业拉低财政收入增幅3.5个百分点。“土地收益统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,土地收益大幅减少意味着建设资金缩水,对重点项目只能通过其他一般预算资金来源补充。”北京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韩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。
尽管房地产业的降幅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压力,但赵弘很看好北京的调整。他称,今年北京积极贯彻房地产调控政策,是全国第一个把房价调控目标定位为“稳中有降”的地区。通过优化,北京经济正在向高端引领、创新驱动、绿色发展转变。
“北京主动调控后所取得的GDP增长,比以往更实了。”赵弘认为,从以往依靠能耗投入,转变为依靠科技和文化创新,北京的经济发展更加趋向于速度、质量和效益相协调的发展轨道。“北京的三产结构已经趋于合理。”
2011年的数据显示,北京的第一产业的比重为0.9%,第二产业为23.4%,第三产业比重占到75.7%。第三产业的比例已经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,领先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。
第三产业中的文化创意产业这几年成为北京GDP新的增长点。北京市希望,2012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预期将突破万亿元大关,文化创意增加值预计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。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希望在2020年达到18%。
以布局来看,海淀、朝阳、东城、西城等四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单位、实现收入和从业人员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已超过70%。而怀柔、平谷、顺义、大兴、房山等新兴区域呈现蓬勃发展趋势,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。
从结构上看,创新创意行业快速增长。2012年一季度,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中,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、数字出版(互联网出版)行业、音像及电子出版物出版发行行业、无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和卫星传输服务行业,均实现收入同比高速增长。“优化一产、做强二产、做大三产”,这是北京市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方针,也是北京经济结构转型调整的方向。赵弘希望这种主动放缓给北京调整结构带来的压力,也是培育新增长点的动力。“不要受外部GDP风气的影响。”赵弘说。
在他看来,北京的第三产业在提升内部价值上还有很多空间。第三产业虽然比例达75%以上,但内部结构并不尽合理,比如金融业力弱。北京社科院曾做过一个调查,300家总部企业对于服务的第一需求是金融保险,其次是会计审计、法律服务、信息、广告服务等。
对于第二产业,他认为需要克服北京在土地、水、能源等硬性资源上的短板。“总之是要提升各个产业的内部结构和价值,做大做强。”赵弘说。
首都圈的此消彼长
与北京主动调低经济增速形成对比,天津上半年经济呈现高增长态势,再次位居全国GDP增速榜首。据天津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上半年天津实现GDP总值5864.94亿元,同比增长14.1%。
天津经济的最大拉动力依然是滨海新区。天津在滨海新区大开发、大建设的龙头带动作用下,继续做大经济总量,同时也在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向“三驾马车”协调拉动迈进。数据显示,滨海新区上半年GDP总量为225亿元,同比增长31.6%。
天津社科院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卢卫在分析这种现象时称,天津选对了路子——即抓大项目。早在2007年,天津就确定了大项目战略,包括工业项目,以及基础设施、现代服务业项目。而此前,天津的总量偏低,这两年才显得突出。
河北在首都经济圈内一直难有作为,但在淘汰本省“高耗能、高污染”产业,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过程中,河北找到了新的增长极——将河北沿海经济带作为重点培育区,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,努力推进本省经济转型发展。
河北依托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,为经济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。数据显示,河北省201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都呈现出好于全国平均增速的表现:河北实现GDP总值12219.2亿元,同比增长9.5%;去年上半年GDP增速为11.1%。
天津、河北这两个后发地区的GDP增速明显,这事实上也是北京主动调控走低之后所凸显的津冀增长效应。这一地区经济平衡的改变寄望于即将出台的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。
近日,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已被列入国家发改委2012年区域规划审批计划。北京市正在研究起草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,此后将建议稿报国家发改委,国家发改委以此为基础,组织北京、天津、河北三省市正式编制文件。
根据北京市党代会的报告,未来5年北京市将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。积极推进首都经济圈建设,建立区域发展对接机制,建立首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。而北京市依然希望,自己能够成为首都经济圈的领头羊。
北京的结构转型以及世界现代城市的定位,给天津和河北带来了发展的机遇。
北京的企业大量向天津和河北转移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委会史继平副主任称,在滨海新区,北京过来的企业多。“企业谈得很清楚,一是北京的商务成本高,尤其是年轻的员工,解决不了住房问题、交通问题,租金也高,员工的生活成本高。”
河北省同样看中了北京产业转移这一“肥肉”,提出建设“环首都绿色经济圈”的概念,积极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,打造三座环北京新城,称要为北京提供一个“出口”。尤其是在“打造首都经济圈”列入国家的“十二五”规划之后,首都发展从注重功能集聚为主向疏解、辐射并重转变,从服务首都自身为主向服务区域、服务全国转变。
但赵弘认为,北京只有真正进入平稳期之后,才会有反哺天津和河北的可能性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