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百度百科在线上线下发起了中国首个“圆周率日”活动,以科普动画、趣味游戏等新颖形式,向普罗大众揭示了数字“π”背后的奥秘。据官方数据统计,PC和无线端联动,仅在3月14日当天,就有上百万网民争相涌入,一起探索“圆周率日”的奥秘。同时,在微博、微信等社交工具中也出现了众多相关分享,“百科‘π节’很酷哦”、“看谁最快解开π数独游戏”成了四处可见的话题。
转播到腾讯微博
打造中国首次“π节”
众多周知,“π”的神秘由来已久。古今中外,一代代数学家们为研究这个神秘常数贡献了时间与心血。据悉,大洋彼岸的美国早在2009年就已经将3月14日(寓意3﹒14)定为国际圆周率日,并举办着形式多样的“π节”活动。而作为最早得到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数的中国,确一直没有为“π”狂欢的历史。终于,此次在百度百科的舞台上,本着向数学、科学致敬的心态,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们有幸参与了一场狂欢“π”对!
黑龙江科技大学高等数学副教授、百科学术委员会专家陈孝国也同时呼吁,中国应该成立属于自己的“π节”,在每年的3月14日发起各种普及活动,让更多的网民感受科学力量,在参与中形成知识的沉淀和传递。
正如某微博网友所说:“虽然π对于我们并不陌生,但作为一个数学及物理领域的伟大发现,它也从未在中国网民中获得过如此大的关注。百科的π节,拉近了我们这个神秘常数的距离,也学到了更多它的故事、知识。”
持续创新才是硬道理
就此次活动的成功,百度百科相关负责人表示,活动收获的成效很大程度应归功于百科的创新思路。网民们只要在百度中搜索“圆周率日”“圆周率”“π”等关键词,就会科技感十足的彩蛋,它不停地刷新“π”后面的小数位,直到布满整个屏幕,画面动感震撼。而在“圆周率日”词条页面中,网民们还可通过全屏科普动画,看阿基米德用馅饼讲解“π”的计算方法。而对于一些数学的发烧友来说,专属的“π节”数独游戏也带来了无限挑战。
而这也是百度百科联手科普网站果壳的第二次“试水”,去年,百度与果壳“炮制”了“2012十大科技谣言”,在网络上的用户反响积极、正面,让普通网民对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。此次“π节”活动的重装上阵,又一次凭借创新的展现思路,发起了成立中国“π节”的首次号召,并让更多人贴近“π”、了解“π”,同时也激发更多人懂得爱科学、用科学。
人人争做“新时代知识分子”
可以说,这不仅是一场有关“π”数字的狂欢,更是一次百科精神的接力。在当今快节奏且越发浮躁的社会中,科普知识正在渐渐被束之高阁。如何使传统的知识有效的被更多现代人所了解?如何使人们在快速的网络信息时代更高效、主动的学知识、用知识?也许从百科的种种探索中我们便可找到答案。
从“中秋月亮词条”、“2012十大科技谣言”到百科“π节”活动,我们皆看到了网民们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与收获,他们在这里获得比书本中更直观、生动的体验,而百科逐渐也成为了“新时代知识分子”们平等了解、认知世界的窗口。
“知识就是力量”,愿这句经典名言永远跟随我们飞驰的脚步,愿每一个人都武装起自己的精神世界,在分享和收获中越发丰沛,向更多人传递“新时代知识分子”的价值与渴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