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亲对还是孩童的扎克伯格的评语是“固执己见,严酷无情。”
社交网站“脸谱”(Facebook)创始人马克·扎克伯格当选美国《时代》周刊2010年年度人物。
这是“超级马里奥”的世界还是办公室?这是超市还是员工零食架?看来,员工喜欢扎克伯格是有道理的。
当选理由
让5亿多人成功连结在一起,并在他们之间绘制社会关系;
创造了一套交换信息的崭新系统;
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。
如果外界非要给我加上“盖茨第二”的帽子,这是你们的一厢情愿。我为什么要成为比尔·盖茨呢?
——马克·扎克伯格
美国《时代》周刊15日评选出2010年度人物,社交网站“脸谱”(Facebook)创始人马克·扎克伯格最终战胜美国“茶党”、阿富汗总统哈米德·卡尔扎伊、“维基解密”网站创办人朱利安·阿桑奇和智利矿工成功获选。26岁的扎克伯格成为继查尔斯·林白之后最年轻的《时代》周刊年度人物。
该周刊给出选择扎克伯格的理由是:让5亿多人成功连结在一起,并在他们之间绘制社会关系;创造了一套交换信息的崭新系统;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。
《时代》周刊总编辑理查德·斯坦格尔说:“扎克伯格所创建的社交网络平台拥有全世界近1/10的人口,按人口数量计算,可以说是全球第三大国家。而且,与任何一个国家政府相比,Facebook所掌握的‘国民’信息都是最多的。”
《时代》杂志编辑列弗·格罗斯曼称“扎克伯格很热情,一点不冷淡,并不躲避眼神交流。他思维敏捷,语速偏快,但却时刻注意对方能够跟上。他不生气,不急躁,出奇的平静。他的员工对他大加赞扬,并不仅仅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,他们真的喜欢他。”
马克·扎克伯格是哈佛大学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辍学生,2004年创办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。现在Facebook的注册人数已突破5亿,而扎克伯格也成为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。他是比尔·盖茨之后,IT业乃至世界经济的新传说。根据《福布斯》杂志估算,扎克伯格拥有大约69亿美元财富。
扎克伯格在本月9日宣布将加入“捐赠承诺”慈善捐款行动,把自己过半财产捐赠给慈善事业。
年仅26岁的扎克伯格说,尽管不少人等到生命后半程再作出回馈社会的决定,但他认为需要资源的慈善事业很多,他不愿继续等待下去。
去年获得《时代》周刊年度人物的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,前年是美国总统奥巴马。 宗禾
人物
不屑当“盖茨第二”的80后
1984年5月14日,马克·扎克伯格出生于纽约州白原市,父母都是犹太人,但他是无神论者。
电脑神童
作为牙医和心理医生的儿子,扎克伯格自幼受到良好教育。10岁时他得到了第一台电脑,从此把大把时间都花在了电脑上,成为电脑神童。高中时,他为学校设计了一款M P3播放机。之后,包括微软在内的不少IT企业都向他抛来了橄榄枝,但是扎克伯格拒绝了年薪95万美元的工作机会,而选择去哈佛大学上学。
辍学创业
在哈佛,主修计算机和心理学的扎克伯格仍然痴迷电脑。2004年他创办FaceBook后辍学创业,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又一个神话。
2004年2月,还在读二年级的扎克伯格突发奇想,要建立一个网站作为哈佛大学学生交流的平台。只用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,扎克伯格就建立起了这个名为Facebook的网站。意想不到的是,网站刚一开通就大为轰动,几个星期内,哈佛一半以上的大学部学生都登记加入会员,主动提供他们最私密的个人数据,如姓名、住址、兴趣爱好和照片等。学生们利用这个免费平台掌握朋友的最新动态、和朋友聊天、搜寻新朋友。很快,该网站就扩展到美国主要的大学校园。如今,Facebook网站已在全球风靡,注册用户超过5亿。
“盖茨第二”
巧合的是,这个年轻的美国小伙子和世界首富、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·盖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。他们都在19岁就开始创业,成立自己的公司,同样是出身中产家庭且教育良好,同样是哈佛大学的辍学生,同样年纪轻轻就赢得世人尊敬。
“对于前辈比尔·盖茨,我个人相当尊敬,他也是IT业界的成功典范。如果外界非要给我加上‘盖茨第二’的帽子,这是你们的一厢情愿。我为什么要成为比尔·盖茨呢?微软靠的是W indows和Office发家,承载我梦想的是互联网,更具体说是Facebook。”扎克伯格的语气中似乎一点都不喜欢“盖茨第二”这个绰号。
租住公寓
很多人开始揣测,在不久的将来,扎克伯格可能会取代比尔·盖茨的位置。但这一切并未改变扎克伯格的生活,他依然住在一套租来的小公寓里,每天走路或骑自行车上班,家中只放了一个床垫、两张椅子和一张桌子,早餐也只是一碗麦片。 宗禾
链接
电影《社交网络》展现冷酷“另一面”
不久前,在美国上映的电影《社交网络》中,扎克伯格被塑造成一个头脑聪明、精于计算,为了自己的商业帝国的利益,也甚至不惜付出友情和爱情方面代价的人。
导演大卫·芬奇通过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:一个20岁时还不名一文的高智商宅男,在短短数年内成长为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年轻巨富,公司规模呈几何级数的成长,年轻人间的友情与背叛,以及面对成功机会抉择时的冷酷无情。据说扎克伯格本人对这部电影中描写的他的形象并不满意。他强调说:“在过去的六年中,我一直忙于编程,一门心思地扑在自己的工作上。我保证,这就是我的生活,它并没有那么富有戏剧性。” |